当前位置: 码农小站 » 生活 » 央视曝光硫超标枸杞

央视曝光硫超标枸杞

今天一早起来,看到热点新闻,央视财经曝光硫超标枸杞,目前看新闻是曝光了两个产地,一个是甘肃靖远,一个是青海格尔木。个人的感受就是既触目惊心,又觉得习以为常。

关于硫超标枸杞,我记得刚来北京的时候就看到大量的报道,尤其是超市、市场那种散装的枸杞,可以确定百分百是被硫熏过的,色泽明亮,果肉饱满。从那时起,我基本上很少去购买枸杞用来泡茶和做饭。但办公室比较流行保温杯里泡枸杞,很多30多岁的人都是手持一个保温杯,里面满满的枸杞。当然,我也是跟风过一段时间,为了避免买到硫磺熏制的枸杞,我选择去中药店铺购买枸杞。当然,品相确实不怎么地,干瘪,色泽很淡。

中国人很信奉各种养生之道,虽说东西南北差异很大,但在这一方面却出奇的一致。大概举几个例子:药酒、枸杞红枣桂圆茶、养生汤、各种煲汤。各种各样的养生方式,大概都出自中医之道吧。最后,我怀着一个疑问,泡枸杞,泡桂圆到底是否有用,搜索了大量的比较科学权威的文献资料,最终结论就是,如果你只喝泡过的水,基本上没啥用。泡枸杞的水,微乎其微,重点是要把那些枸杞吃了,才有用。所以,我放弃了以养生为目的,泡各种东西。 如果要泡,那我应该主要倾向于味道,例如茶叶、花茶、红枣等。想想那些为了养生每天泡着被工业硫磺熏制过的光泽亮丽的枸杞,真是悲哀呀。不但没养生,还吃进去不少工业硫磺(包装袋上醒目的标注了易燃、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)。

然而,可悲的是不止枸杞这一个案例,我老家很多水果蔬菜,全靠各种农药,例如黄瓜为啥这么直,当然是药的作用。娃娃菜、为啥那么好看,也是农药,还有葡萄,个头都差不多,当然还是农药。我并不反对使用农药,毕竟能够增加产量和外观,但零售端总得把控着安全吧,很多开超市的,一旦遇到检测,就把那些农药超标的蔬菜全部下架,用来应付检查,完事以后再上架销售,其实商户和执法者彼此心知肚明。

至于为何会这样,当然是消费端要求太高了。我家种商品瓜,哪怕瓜的纹路不好瓜贩子都不收,或者给你低价收。如果想要在黄土地上挣钱,那么该抹得药你得抹,但这种药好歹对人无害。这种熏制的枸杞是完完全全的附着并侵入其里,危害极大。当然,完全转嫁给消费者也是不对的,人人都想要物美价廉,这是人之常情,最主要的责任应该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,作为主管部门,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但凡他们有些作为,也不可能导致现在国内食品药品安全变成现在这样子,身边处处是毒。

当然,光吐槽不提解决方案,那不是和喷子一样,我想了想,做好溯源、做好安全抽查。关于溯源,需要在消费者购买的枸杞包装上标明二维码,扫码可知产地、供应链(供应商)、食品加工厂、是否经过抽检、代理商、经销商。如果该类产品一旦出现问题,那么即可往前溯源,进行追责。一般最主要的三个角色,产地、供应商、加工厂。像本次被报道的,应当加重处罚熏制枸杞的农户(罪魁祸首)、收购枸杞的贩子(暗示不好看的不要、明知有毒),以及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的相关部门(缺乏监管)。

国家食品安全做到这个地步,完全是因为处罚力度太轻。像以前的三聚氰胺事件,人都已经放出来了。这种和投毒有什么区别?不要像日本学习躬匠精神,出个啥问题,鞠躬赔错,罚酒三杯就完事了。我也持续关注,蹲个后续处罚,如果只是罚款,那我觉得这个国家是真的要完了。先辈们牺牲了生命、自由让中国强大起来,以至于不被外敌击败,没想到却被内部各种骚操作搞得摇摇欲坠。真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码农小站 » 央视曝光硫超标枸杞

相关文章

评论 (0)

9 + 6 =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